首页 资讯 正文

高温下,海宁轨道“医生”贴脸排障

体育正文 292 0

高温下,海宁轨道“医生”贴脸排障

高温下,海宁轨道“医生”贴脸排障

浙江日报 记者(jìzhě) 褚晶君 共享联盟·海宁 李梦霞 7月(yuè)4日,《浙江日报》刊发《高温下,“防胀轨”成头等大事 海宁轨道“医生”贴脸排障(páizhàng)》,全文如下: 7月3日上午10时,气温(qìwēn)已超过30℃。在海宁市杭海城际铁路盐官车辆段(chēliàngduàn),轨道维修(wéixiū)员李子强沿着轨道拿着工具敲敲打打,查看钢轨平整度。这是他身为轨道维修员的日常。 烈日当空,此时钢轨的温度已(yǐ)逼近55℃。然而,为了看清钢轨下颚线的平整度,李子强俯身跪下,脸几乎要贴到钢轨上(shàng)。“尽可能(jìnkěnéng)靠近钢轨,才能看清它是否处于一个平面,确保没有高低不平。”李子强说(qiángshuō)。 盐官车辆段全长14.56公里,用于杭海城际铁路列车夜间停靠与检修(jiǎnxiū),相当于城铁列车晚上的“停车场”和“检修库”。“早班列车要始发,晚班列车需回库,留给我们的检修窗口期非常有限。”李子强介绍,因此(yīncǐ),轨道维修团队的工作时间只能集中在(zài)每天10时至(shízhì)16时,而这往往是一天中气温最高(zuìgāo)的时段。 高温下(xià)的钢轨(guǐ)在达到50℃后,每上升1℃便膨胀1.2毫米,因此“防胀轨”成了夏季维护的头等大事。此外,由于盐官车辆段轨道(dào)是碎石道床,与(yǔ)正线的整体道床不同,列车进出频繁,道床更易浮动。为了消除一段细微的高低不平,维修员除了要俯身和(hé)钢轨“亲密接触”寻找“病害”,还需要反复挥动28公斤的起道机,砸向道床进行(jìnxíng)“治疗”。李子强解释:“一个点位需要反复夯实四遍才能到位,之后再用(zàiyòng)捣固机(gùjī)进行捣固。”每次处理一段道床“病害”,他和同事都要这样连续敲打三四十次,汗水早已浸透衣服。 除了钢轨平整维护、绝缘接头夹板刷(shuā)警示漆,团队每周还需要进行全线巡道,检修道岔……“日常(rìcháng)维修的话,我们的步数在1.5万步(wànbù)左右。如果是巡道,每天近3万步。”李子强说。 看似枯燥的重复,却是列车(lièchē)出入库的生命防线(fángxiàn)。据悉(jùxī),浙江交通集团海宁轨道运营公司盐官车辆段轨道维修工班一共有12人,整个团队(tuánduì)的年龄在26至30岁之间,主要工作就是负责车辆段轨道线路方面设备的养护、检修。这群年轻轨道维修员,在14.56公里的轨道网上(wǎngshàng)守护着每趟列车出行安全。
高温下,海宁轨道“医生”贴脸排障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